心灵方舟--心理健康专题网  
 
 学院首页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心灵美文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心理协会  咨询导航 
心灵美文
你真的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吗?
2019-05-17 14:57 作者: 编辑:xsgzc    (点击: )

来源:【壹心理】


前几天,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西安地铁站一名女子因低血糖加上生理期不舒服,突然晕倒在地,女子经过救助清醒后,看见有人拍视频,第一句竟问“加美颜了吗?”

嗯非常好,对自己的关注度满分,什么时候都不能输了颜值呀

在互联网时代,高度关注自我的个人主义文化成为自恋的显著特征。

人们在社交圈晒美颜照片,晒精致生活,秀恩爱,秀成功,这些对自我的关注,人设形象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自恋主义倾向的具体表现

在这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中,也可以发现,自恋式传播成为着一种普遍现象。

自恋式传播,主要指的是一种互联网范畴中的自恋文化。它是一种隐形的、高度关注自我的、有极强表现欲的群体性心理状态

在自我形象构建中,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塑造自我社交形象。

目的在于获取虚拟平台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在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网络打交道的今天,这样的一种传播成为着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真实生活中又是如何的呢

且不说别人是如何看到你的,你自己真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Nicholas Epley(尼古拉斯·埃普利)(2008)进行了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研究。

尼古拉准备了一系列照片,其中包括一些被多多少少处理得更加美观的照片,然后他让实验者从一组自己的照片中辨认哪一个是原来的版本

在实验中,被试没有过多思考,而是迅速选择了一个假的美化图像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同时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信息资讯丰富的现在,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社交软件上的“美好”生活,不管是真实与否,都会在无意间陷入到羡慕和比较当中

而当对“美好”的认知止步于外表的光鲜,就很容易透过美化,去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精致。

但如果失去对自己认知的客观,用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力气去维护,必然会深受其累


那么这种社交网络自恋式传播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

1.构建理想的自我形象


编辑一条朋友圈你会花到多长的时间呢?嗯……

想发布的照片,多数时候会经过修饰。想发布的文字信息,也会经过精雕细琢。

将理想中的一面呈现给他人,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羡慕或崇拜。

选择性的呈现是个体有意识的将部分信息过滤,选择性呈现自我积极美好的一面,有意识的避免或弱化自己消极不好的一面。

这种印象管理,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其实也就是营造理想自我的过程。

2.寻求身份认同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身份认同概念,即社会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归属感的具体表现。

在社交网络上展现理想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也是在完成自我认同。

例如,想要考博的研究生,经常转发学术信息,上传和业内大咖合影照片等内容。

虽然现实生活中为达到自我的理想境界,但是出于自我认同的分享,可以带来积极心理暗示,同时,别人的点赞和评论,可以让个体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培养积极认同感。

社会学家库利“镜中我”理论认为,“他人认同”是他者对自我评价和认知影响自我的评价和认知,他人的态度评价是反映自己的镜子,个体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我。

社交平台上,传播和互动中,人们通过别人的态度(点赞,评论,互动转发)来评价自我,并不断调整

……微博上不超过多少赞就想把它删了……没有人点赞评论的朋友圈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3.获得自我存在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存在感是一种自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存在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互动和分享。

通过这一形式,在自我展示和自我欣赏中完成刷得存在感的心理满足,并会随着点赞和评论数量增多而增强。

也是这种满足趋使个体更多的分享生活状态和精力,需要注意的是,发布信息并不会有较大的存在感,外界对信息的回应才是存在感的来源。


俗话说得好:“凡事都讲究一个度。”那过度的自恋式传播会引发出什么后果呢?

1.引发个体焦虑


对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需求的过度追求会让个体产生朋友圈情节,过分依赖朋友圈实现自我存在和认同感,这种做法会导致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和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一旦离开社交网络中的形象,现实中会缺乏安全感,身份焦虑也会上升。

2.助长虚荣心理


适度自恋式传播可以构建理想自我,给予个体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是过于频繁,就是虚荣心的影响了。

因为社交网络的便捷,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定位等,很容易设置自我期待和想要表现的虚拟形象。

那如果是虚荣心诱发下,不仅脱离现实,也达不到自己预设的形象,长期也会适得其反。影响他人对自我的整体评价。

3.影响判断力


有人会感叹,TA本人和TA朋友圈发出来的照片完全是两个人呀!


当个体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自恋式传播,并且线上的形象和线下的自我形象不相符的时候,会影响他人对自我的判断,造成现实于虚拟社区的认知偏差


克里斯托弗·拉什说“每个时代独有其独特的病态形式,并用夸张的方式表达起内在结构。”

这一层“滤镜”这么美,凭什么放弃?宝贝,那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拥有更好的自己的形象,想得到更多社会赞许而去表现,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快忘记真实的模样是怎样,就请停一停,留出时间和镜中的自己对对话。

在这个时代中有着超于自己范畴的夜郎自大,有着追求更好自我的岁月静好,也有着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袜子滑至脚底的自我调侃。

我们看到背后的运作机制,是为了去觉察适度的边界,是为了去看到行为的原因结果,同样,也是为了更自在自如的自由生活

如果花了很大力气去维护社交状态,甚至有了超出控制的疲惫,就请歇一歇,看看是什么左右着你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面,只有全部整合在一块上,才会像多面的钻石一般,闪闪发光。

关闭窗口

主办:吕梁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吕梁学院大学生事务中心一层
Copyright © 2015 xlfz.llhc.sx.cn/wlzx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358-8248499
E-mail: llxyxlzx@163.com
QQ: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