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 1887-196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韦特海默、考夫卡),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1887年柯勒出生于爱沙尼亚,父母都是德国人,父亲是校长,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柯勒除了对科学感兴趣,他也喜爱音乐、钢琴和户外运动。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期间师从斯图姆夫,写成了有关心理声学的论文。1909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于法兰克福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M.普朗克指导下,他接受了相当深入的训练。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强调主张心理学必须和物理学结为联盟。在这里,他和K.考夫卡成为同事,并在1910年和M.韦特海默相识,并承诺和考夫卡一起做他研究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从此三人合作继续研究,终于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南非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属地特内里费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他在那儿滞留7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人猿的智慧》,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1920年回到德国,1922年在柏林大学继任斯图姆夫的职务,并一直工作到1934年。自此柯勒建立勒他的心理学学术地位,也标志勒格式塔心理学思想被正式承认。
1934年,他接受了詹姆斯的邀请去哈佛大学讲学,由于他一直和纳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粹写信给柏林的报纸批评政府,在讲学结束后即因厌恶德国纳粹政权,当即决定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斯沃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1946年获得美国国籍。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7年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柯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柯勒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这里,直接经验与意识是同义的。在他看来,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两者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W.冯特和E.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柯勒提出的顿悟学习理论和交换论目前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
柯勒主要著作包括:《人猿的智慧》(1917)、《格式塔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1969)等。
考夫卡
库尔特.考夫卡(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考夫卡于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03—1904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对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韦特海默、柯勒都受业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司徒姆夫。1909年,考夫卡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自1910年起,他到法兰克福大学同韦特海默和柯勒开始了长期合作。1912年,考夫卡参加了韦特海默进行的拟动现象实验,并成为格式塔学派的主要发言人。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国基赞大学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邀请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1924年,考夫卡移居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为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
考夫卡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发展原理》、《知觉:格式塔学说引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年出版)等书。在美学方面,他的主要论著是《艺术心理学问题》。 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
成就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结构不是各式各样感觉乱七八糟的总会、自我就是人格,环境又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象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并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影响了后来的勒温的心理学观点,因为他着重宣称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心理环境,而人是针对他的心理环境行动的。考夫卡对格式塔方法最全面的说明是他1935年出版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他关于本性-教养问题的观点是对斯特恩理论,即心理发展是内部(遗传)和外部(学习)条件的配合的进一步发展。
考夫卡把影响我们感觉器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物体的颜色;一定频率的声音等)。
考夫卡认为学习的问题可以分为记忆的问题和成就的问题。我们若已经适应过一种新的情况或解决过一个新的问题,第二次再遇到同样或相似的情境、问题,就可以较为便利的处理它们。这就是学习中的记忆问题。我们若第一次遇到一种新的情况或新问题,我们就要首创的去解决它,这就是学习中的成就问题。考夫卡根据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实验,认为对于新情境的适应和新问题的解决,在于能对旧的格式塔进行改造,而建立一个新的格式塔,要建立一个新的格式塔便有赖于智慧或顿悟。
韦特海默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1880年4月15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1943年10月12日卒于美国纽约州的新罗谢尔。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转学心理学。1904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12年与W.克勒及K.科夫卡在法兰克福共同研究似动现象。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1916~1929年间,他任职于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大学。此后又回到法兰克福。由于对希特勒的不满,他于1933年离开德国,受聘为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
他一生著述不多,但是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术语是他首创的。他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地理解心理现象。他还试图以动态交互作用解释神经活动和知觉间的关系。他总结出了有关知觉的一系列规律。1933年以后,他对思维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反对把联想主义和机械识记作为思维过程的基础,特别强调思维和理解来自对结构的重组或创新。
他著作以论文为主,“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1912)提出了他的格式塔心里学思想;重要专著有《创造性思维》 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pparent movement)》(1912),他的一本代表著作是:《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 Thinking)》(1945,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