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症状?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症状,与人的过失和梦相同,都各有其意义,都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相当的关系。神经症的症状是性满足的代替物。症状既可用以达到性欲满足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禁欲的目的。症状是两种相反的互相冲突的倾向之间调和的结果;它们一方面代表被压抑的倾向,另一方面代表那些由于抑制其他倾向而导致症状的主动倾向。这两个因素必有一个在各种症状中略占优势,但另一个也不必因此完全失去地位。
弗洛伊德曾列举了一个有强迫症状女青年的治疗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个女青年有许多强迫动作的表现,其中包括睡前要使自己的卧室和父母之间卧室的门半开着,并在门口放上障碍物。她床上的长枕头不能与床背碰到一起等等。她上床前的种种预备仪式即强迫动作可重复达1~2小时。在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这个少女自己忽然了解到她之所以不让长枕头与床背接触的缘故,她自己认为,长枕头像一个妇人,而直挺挺的床背像一个男人。弗洛伊德指出,其强迫性仪式动作的目的在于阻止父母性交,并想借此仪式使自己代替母亲。因此,弗洛伊德认为,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既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则以症状的形式得到某种替代性的满足;而由于症状不是本能欲望赤裸裸的重现,因此,超我亦不再干涉。由于病人本身并不能意识到症状的真实意义,是无意识的,所以,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自由联想和分析,病人才能意识到。
神经症的心理学解释。弗洛伊德的学说对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解释最有实际意义。在神经症中,弗洛伊德的学说所涉及的是癔病(或称歇斯底里)、强迫症和恐怖症这三种类型的神经症。心理分析学说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关键,焦虑是一种弥漫性的恐惧的体验。由于焦虑体验者无法意识到其恐惧的具体对象,所以焦虑常被称之为“无原因的恐惧”。焦虑产生于自我先预感到某种危险的存在,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要对力比多的要求实行压抑。因此,是焦虑造成了压抑,而不是压抑引起焦虑。
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在力比多的驱使下不断地寻求他自身的满足和表现,超我根据社会、道德的要求不允许其表现,而自我同时要注意本我和超我及现实这三方的利益,必然对寻求满足的本能冲动感到焦虑。为防止焦虑的发展,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在自我足够强大时,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能够获得成功。但当自我力量减弱时,压抑未能成功,即产生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两种势力冲突的结果达成妥协,自我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中某些特别的技巧,对急于寻求表现的性冲动予以化装,使之以神经症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使力比多的能量得到了宣泄,又使自我避免了焦虑。例如,在弗洛伊德的那个女病人的例子中,如果该少女不继续其强迫性的仪式动作,便会感到极度焦虑。这种焦虑是对其无意识之中取代其母的欲望有可能进入意识的一种恐惧。因此,这个少女所做的一系列强迫性的仪式动作,只是为了避免焦虑。即本来要产生的焦虑为症状的形成所代替了。
由于自我所恐惧的那些性本能的冲动处于无意识当中,自我很难意识到其恐惧的真实对象。因此,其所体验到的无名恐惧即为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为神经症的症状所取代,以致病人无法意识到其症状的原因所在,只有经过心理分析的治疗,才能找到病症的真正原因。
摘自中国心理学家网